
- 冰点封面
-
- 人心盲井,更是制度盲区[12-30]
- 深圳女工中毒事件调查[12-30]
- 西历年 中国将[12-30]
- 新闻眼[12-30]
- 杨元元自杀事件绝非一道正反选择题[12-16]
- 安阳百余名硕博士终于结束了煎熬[12-16]
- 撑过城市天际线[12-16]
- 新闻眼[12-16]
- 愿对抗贫寒命运的故事不要成为悲剧[12-02]
- 钱学森关于教育问题的一次谈话[12-02]
- 赶考[12-02]
- 新闻眼[12-02]
- 武大教授病床上被宣布终止聘用[11-18]
- 暴雪抹去世上3条含苞生命[11-18]
- 和奥巴马比造型[11-18]
- 98岁钱学森驾鹤西去 60岁中科院尚须努力[11-04]
- “新华牌”报纸和“国字头”企业的正面交锋[11-04]
- 口罩遮不住校园爱情[11-04]
- 新闻眼[11-04]
- 是什么导致了“827”儿童网络暴力事件[09-30]
- 老校长痛诉象牙塔的倒掉[09-30]
- 新生家长地铺过夜[09-30]
- 新闻眼[09-30]
- 面对贫穷,我们应该相信这些[08-26]
- 4万封家书的命运[08-26]
- “911”纪念柱重返现场[08-26]
- 新闻眼[08-26]
- 歇歇吧,那些被吹得天花乱坠的“网瘾治疗”[08-12]
- 谁来执掌760亿元地震捐赠[08-12]
- 与“天鹅”共舞[08-12]
- 新闻眼[08-12]
- 中国出租车不相信市场,只相信长官[08-05]
- 中美外交,小球变大球[08-05]
- 被档案丢失的人生[08-05]
- 新闻眼[08-05]
- 个体经济复兴就是社会良治的复兴[07-29]
- 一次青春期冲动要付多大代价[07-29]
- 新闻眼[07-29]
- 用皮影艺术宣传计划生育[07-29]
- “如果诺贝尔奖设历史学奖,那非清史工程莫属”[07-15]
- 谁为季羡林任继愈二先生撰墓志铭[07-15]
- 北京城就容不下个梁思成故居?[07-15]
- 没了高考状元,我们为何心神不宁[07-01]
- 网上掀起卫生大扫除[07-01]
- 结束异地复课 汶川孩子回家[07-01]
- 新闻眼[07-01]
- 公权谋利何时变得明火执仗[06-17]
- 邓玉娇案作出一审判决[06-17]
- 新闻眼[06-17]
- 愿天下学子心想事成[06-03]
- 深圳涉入深水区[06-03]
- 学在民间 方兴未艾[06-03]
- 草根写史:另一个声部的历史[05-20]
- 眼见信史分外明[05-20]
- 非理性比流感病毒更可怕[05-20]
- 视点[05-20]
- 燕园里曾经有所大学叫燕大[05-13]
- 仪式之后,我们让纪念延续[05-13]
- 如何营造学术创新的表达机制[05-13]
- 视点[05-13]
- 从常识中“丢失”的蓝色国土[04-29]
- 是灾区需要我们,还是我们需要灾区[04-29]
- 历史研究和档案解密[04-29]
- 视点[04-29]
- 总统带头网上晒收入:俄罗斯劲刮反腐风暴[04-15]
- 字体之争:我们仍没跳出历史怪圈[04-15]
- 提倡大学校长关注公共政策[04-15]
- 视点[04-15]
- 人人都是纳税人[04-08]
- 愿动荡的课桌尽快找到安稳的家[04-08]
- 谁领风骚[04-08]
- 视点[04-08]
- 《资本论》登台:解读还是解构?[04-01]
- 尿毒症自救者夭折的春天[04-01]
- 院士兼职应当受到限制[04-01]
- 视点[04-01]
- 我是班长我的班[03-25]
- 城管打人背后的执政逻辑[03-25]
- 史学创新的动力[03-25]
- 视点[03-25]
- 传统手工艺:如何走出人亡艺绝的宿命[03-18]
- 网络监督盛行源于传统监督失语[03-18]
- 学术批评何妨与人为善[03-18]
- 视点[03-18]
- 每人心中都有一座廉政公署[02-25]
- 让舆论的归舆论,权力的归权力[02-25]
- 官场是高危职业吗?[02-25]
- 视点[02-25]
- 乡村观察六记[02-18]
- 公立大学应当降低学费[02-18]
- 视点[02-18]
- 一场车祸招致的血腥言论[02-11]
- 一次给农民以公平的努力[02-11]
- 中学文理分科不可轻易废除[02-11]
- 视点[02-11]
- 《歌唱祖国》半世纪前的隐衷[02-04]
- 灾区的春节不光有欢笑[02-04]
- 《百家讲坛》和《世纪大讲堂》[02-04]
- 视点[02-04]
- 北京地下文物保护困局[01-21]
- 冰点周刊介绍
-
有关新闻的诠释有许多种,其中十分流行的观点之一是:报纸只有一天的生命。然而《冰点周刊》不这么看。一直以来,《冰点周刊》试图让读者相信:报纸远远可以超越一天的生命。这也就是为什么若干年前“冰点”的许多报道,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原因。当年刊载那些报道的报纸今天可能已经发黄,大约只有到相当规模的图书馆才能找到。但对于相当一批忠诚的读者来说,那些报道一直在他们的脑海里,一直在他们的心里,不会随着报纸的消失而消逝。
这么多年来,“冰点”一直还在以“书”的形式,进行二次传播。这不是“冰点”的一厢情愿,而是读者的需求使然。..[更多>>]
- 冰点团队
-
- 杜涌涛 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、冰点周刊主编。
- 徐百柯 四川成都人,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,入职此间,目前任冰点周刊副主编。
- 董月玲 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,分配到中国青年报。文学编辑,“冰点”专栏记者。
- 从玉华 2001年6月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,进入中国青年报工作,现为冰点记者。
- 张伟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,现任冰点周刊人物版编辑。
- 林天宏 冰点周刊记者。2005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硕士毕业,后进入中国青年报社工作至今。
- 杨芳 冰点周刊记者。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。
- 王波 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,传播学硕士。2007年进入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工作。
- 蒋昕捷 200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。冰点特稿部记者。
- 郭建光 2007年加入冰点,窃喜找到了一个理想的新闻平台。
- 赵涵漠 冰点周刊记者,2009年硕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。
- 周凯莉 2009年7月进入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工作。怀抱理想,尊重现实,希望带给读者真实、严肃的新闻报道。
- 付雁南 冰点周刊记者,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。
- 李景 入冰点,幸甚。写冰点,难甚。霜鬓侵何易,冰心抱自坚,借句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