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青在线:
     
当前位置:首页-->> 阅读周刊
随意·翻读

黑暗也是一种真理

——评夏榆《黑暗纪》
武西

中青在线-中国青年报 2010-08-17 [打印] [关闭] email推荐:
    在《黑暗纪》中,夏榆借人物之口说,“这是我的精神沉陷之书。”正是这种“主情主义”的创作方式,使得《黑暗纪》的每一节,从标题到内容,都更像心情散文或者心境寓言。夏榆试图用碎片化的结构、用充满了文艺腔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精神画像。这个画像的现实经历是童年险些被父亲丢弃,少年时代乏善可陈,青春时代在幽暗的矿井度过,成年后到处漂泊,无所归依。而他的精神路径则是在社会苦难中发现自我。他力图实现从“这一个”到“一代人”的精神投射。

    读者更喜欢苦难中的硬汉,而不是文弱的思想者。《黑暗纪》显然不是励志小说。在主人公阮郎的骨子里,精神的富足远比面包重要,自我圆满也远比责任感重要。小说中也写了几个女人,写了几种爱情,甚至写到了婚姻和女儿。但每一种都和日常无关。一个叫做“男性自我”的东西,极其强大而蛮横地掠夺了一切,忽视了一切,然后说,这是他的命运。

    在经济发展导致精神秩序失衡的当下社会,自我表达是最后的稻草。在这样的表达中,自我的痛苦可以被放大,自我的不幸可以被强化,自我的价值体系可以被宣扬,最终的效果是可以调节心理、纠正社会落差所造成的矛盾。这正是18世纪中后期,产业革命后的英国所产生的感伤主义文学潮流的精神内核。它最直接的效应就是放开了底层平民的表达路径。卑微者的心声借由浓烈的感伤情怀得以释放,对现实的不满也由此得到缓解。此后,风靡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化运动,乃至现代派文学都与之一脉相承,《少年维特之烦恼》即是其巅峰之作。在任何时代,青春、爱情和由此产生的感时伤事都是成长的伴生物,但在社会转型期,这种相伴相生的舞步会更加容易被人捕捉。

    夏榆《黑暗纪》里的阮郎很容易让人想起郁达夫《沉沦》、《春风沉醉的晚上》里的“我”。同样敏感、阴柔的个性气质,同样纠结于灵与肉。区别只在于,受时代之惠,郁达夫的音调声嘶力竭却可以被誉为唤醒青年的“春风”和打击士大夫的“暴风雨”(郭沫若语)。而且,个体的命运可以和国家命运嫁接在一起却并不被指为矫情。在当下,喧嚣的表达中没有人愿意倾听,甚至连自我启蒙都显得多余。于是,夏榆的意义只在于表达。《黑暗纪》的价值,或者说夏榆小说的价值,在于提供了一个书写者的精神文本。

    夏榆在不同文体中描摹“黑暗”的意象,在《黑暗纪》中他甚至赋予了它世界观的意义。夏榆的“黑暗”,可以释义为苦难和无从救赎;可以解释为灵魂的自况、自嘲和自我辩解;更可以释义为一种生存的姿态。或许,待在暗处,可以自由窥视,自由探究,而自身所有的自卑感全都可以借黑暗掩盖。或许,在黑暗中锦衣夜行,是卑微者获得强大感的方式,是一种常人难以抵达的境界。

    

打印】 【关闭
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:

 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,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。

  1. 凡本网注明"来源: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,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
  2.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3.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青在线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  4.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文责作者自负。
  5.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。
   联系方式: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:010--640980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