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青在线:
     
当前位置:首页-->> 国际
“2009笹川杯•感知日本”有奖征文大赛作品选登(5)

种草农民学日语

浙江 崔海波

中青在线-中国青年报 2009-07-19 [打印] [关闭] email推荐:
    初夏的一个晚上,我到鄞西的朋友家做客。蓦然,从隔壁人家门缝里飘来琅琅的读书声,再仔细一听,哈,还是洋文呢。于是就好奇地凑了过去。只见在邻居人家二楼一间不大的书房里,齐刷刷坐着十来个中青年知识农民,正认真地跟着从城里请来的老师“伊里哇啦”地学日语。喔,原来这是一个自发组织的家庭日语培训班。

   0;日语培训班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姓朱,而求学者多是当地蔺草种植大户及蔺草加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。鄞州为“中国蔺草之乡”,鄞州西乡系全区蔺草的主产区,而蔺草制品主要行销日本市场,故日语成为蔺草生意人的一门必修语言课程。

    蔺草又叫席草、灯心草,为制作草席的上等原料。远在南宋初期,种草做席在当地已经十分盛行。有一则高桥大捷的故事至今在鄞州西乡还广为流传。说的是南宋初年,金兵南侵,宋高宗赵构一路逃命到宁波,而金国骑兵还是穷追不舍。在鄞西高桥一带,当地农民想出了一个对付金国骑兵的土办法:将光滑的草席铺在金国骑兵必经的路上。当追杀宋高宗赵构的金兵马队踏上草席路时,战马纷纷失蹄仆倒,人仰马翻,不战而败。

    以往千百年来,鄞西农民种的都是本地草,草制品主要是草席、草帽、草扇、草垫等。蔺草制品馥郁芬芳,软硬适宜,富有弹性,抗拉性好,其中以白麻筋草席最为著名。“家家有织机,户户编草帽”,是鄞西一带草编业兴旺时的真实写照。1954年,周恩来总理出席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和平会议时,曾随身携带四十条白麻筋草席作为国礼分赠给国际友人,广受赞誉,成就一段佳话。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,每每提及此事,鄞西草农脸上写满了掩饰不住的自豪。

    1978年,832棵日本蔺草作为“中日友谊草”引入鄞州,试种于当时的集仕港公社卖面桥大队,此后因其产量高于本地草,且具有细、软、长、韧的特点,逐渐替代本地草在全区推广。由蔺草编制的榻榻米销往日本,效益可观。时逢改革开放,部分草农得风气之先,自行购置编织机,批量生产榻榻米出口创汇,成为率先富裕起来的致富标兵。

    朱先生是位土生土长的鄞西人,祖辈都以种席草为生。改革开放之初,他也算是一位搏击市场的弄潮儿,拼拼凑凑,买了几台编织机,从小打小闹开始生产草席制品,逐渐发达。然而,生产出口商品免不了三天两头要跟外商打交道,由于不懂日语,连“你好”、“请坐”这样最简单的日常会话也需要别人翻译。于是,朱先生便萌发了要拜师学日语的念想。

    他专程到宁波市区请来资深日语老师,联络到几位本乡本土的蔺草业主,办起了鄞州第一个家庭日语培训班。学员们边学边用,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,初步能听懂基本日语会话,开始能操着日语与日商进行交谈。回忆起第一次用日语问候远道而来的东瀛客人时的情景,朱先生感觉很爽:“当我用日语向客人致以问候、表达欢迎之意时,对方先是一愣,继而高兴地拍起手来。那一次合作非常愉快,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。”

    前些日子,我专程去朱先生厂里参观,看见他正陪同一位日本客商考察榻榻米生产车间,还熟练地用日语向客商介绍着厂里的情况。曾几何时还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草农,如今脱胎换骨变成了能说“洋话”的企业家。

    朱先生说,今年他的编织厂平均每天发运一集装箱的榻榻米,但仍是供不应求。为了完成客户的定购数量,他只得把部分业务转让给了别人。这不,刚刚陪客户参观完自己的工厂,又匆匆去其他厂家考察。为了保证原料的质量,他还向附近村子里的农民租了500亩地作优质蔺草种植基地,实行农工贸一条龙生产、销售。眼下正是蔺草的收割时节,走在鄞西的田野上,放眼望去,片片浓绿整齐划一,微风吹过,草香四溢。

    去年,朱先生将20岁的儿子送到日本去留学。可以预言,待其子学成回国,新一代的种草人将会以更加出众的姿态活跃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。

    主办单位:

    中国青年报社

    日本科学协会

    人民中国杂志社

    后援单位:

    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

    日本驻华大使馆

    中日友好协会

    中国高校传媒联盟

    特别赞助:

    日本财团

    赞助:

    全日空航空公司

    征文须知

    征文时间

    征文从即日起至2009年10月31日止(以当地邮戳等有效日期为准)。

    中国青年报社负责征集中文作品,人民中国杂志社负责征集日文作品。

    征文主题

    (1)我生活中的日本元素。

    (2)金融危机与中日合作。

    两者任选其一。

    获奖公布

    本次大赛设一、二、三等奖,其中一等奖6名,二等奖12名,三等奖24名。

    从2009年6月起至2009年11月,每个月从上月征文作品中评选出3篇,在《中国青年报》国际版上刊登,共计18篇。

    待征文活动全部结束,从18篇获奖文章作者中遴选出6名一等奖获得者、12名二等奖获得者,再从未刊登的征文作品中评选出24篇三等奖。最终评审结果于2009年12月在《中国青年报》上公布。

    征文奖励

    所有获奖者均将获得由主办单位颁发的获奖证书。其中,6名一等奖获得者将被邀请于2010年2月访问日本;12名二等奖获得者,每人获奖金2000元人民币;24名三等奖获得者,每人获奖金500元人民币。

    征文对象

    16周岁~45周岁的中国公民。

    征文要求

    (1)文章体裁不限(诗歌除外),使用中文,字数限2000字以内。

    (2)请参赛者务必附上个人基本资料(真实姓名、性别、年龄和职业,以及有效通信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等;如有电子邮箱,也请提供)。

    征文邮寄

    (1)征文请寄: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国际部;邮政编码:100702。(请在信封正面左下角注明“征文”字样)

    (2)征文也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:guojibu08@sina.com(在邮件主题一栏,请注明“征文”字样)。

    网上查询

    有关征文事项可登录“中青在线”网站(www.cyol.net 或www.cyol.com)进行查询。

    征文声明

    ①参加本年度活动者只能有一次获奖机会。

    ②参加过其他征文活动并获奖的作品不能参评。

    ③获奖作品的版权归本次活动主办者所有。

    ④获奖作品不能参加其他同类征文活动。

    ⑤应征作品一律不予退稿,请作者自留底稿。

    ⑥本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中国青年报社。

    

打印】 【关闭
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:

 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,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。

  1. 凡本网注明"来源: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,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
  2.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3.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青在线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  4.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文责作者自负。
  5.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。
   联系方式: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:010--640980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