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青在线:
     
当前位置:首页-->> 冰点封面
事件观

没了高考状元,我们为何心神不宁

包丽敏

中青在线-中国青年报 2009-07-01 [打印] [关闭] email推荐:
    6月,是高考状元们诞生的季节,一个人们习惯了被状元们的笑脸、苦读经验和应试窍门包围的季节。假如在这个季节忽然没有了高考状元,会怎样?

    江苏省今年就作出尝试。据说为了防止媒体炒作状元,该省取消了高考前100名考生的排名,这样就没有了“官方状元”。

  ;  接下来怎样呢?“江苏今年不排‘状元’,本报为您找‘疑似’。”一家当地报纸宣布。用一则评论的话说,“在江苏宣布取消高考状元排名还未来得及收纳民众的评断之声时,一件意料之中的尴尬事还是发生了——无孔不入的媒体最终还是找到了所谓的‘疑似状元’,并继续长篇累牍地向公众宣扬着‘岁岁年年人不同’的‘状元经’……”

    上海市也承诺绝不对高考成绩排名,但该市的“疑似”状元仍被一家知名门户网站找到并进行了所谓“独家连线”。

    据说广东省原本今年也打算效法,但该省教育考试院终究没能把持得住,面对媒体的“围追堵截”,还是在6月27日公布了高考状元名单。不过,为了表示决心,该省教育考试院院长杨开乔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誓称:“这是最后一次了,明年坚决不公布高考状元!”

    完全有理由乐观估计,即使杨院长真能信守诺言,那么今年发生在江苏的一幕想必明年会在广东上演。因为,我们这个时代发明的给予状元们的“膜拜仪式”,怎么能缺了主角?

    校园里鲜红的庆贺横幅、座谈会、宣讲会,大大小小报纸上预留出的专用版面,门户网站早早辟出的“状元专栏”、新建好“状元博客”和挂出的各地状元榜,等等,都是这一仪式的有机组成部分,正如古代状元胸戴红花骑上大马穿行于闹市的排场一样。当然,一些数目可观的奖金还会为这一仪式增添别样的隆重。

    尽管民间屡有声讨,教育部门也承认这些做法弊大于利,但这样的“膜拜仪式”早有它固定因循的模式,每年都会热热闹闹排演一回。很难说清,究竟是媒体引导了公众,还是媒体迎合了公众,最终发酵酿成这种深深植入社会心理的“状元情结”。但有一点可以明确,假如真的没有了状元,那么学校恐怕要失去证明其办学有方的有力论据,不能以此作为招牌吸引生源滚滚;媒体无法再以“状元”二字赚取发行量、收视率和点击量;商家失去了以此为噱头的广告收益;某些领导恐怕也只能从政绩上划去那漂亮的一笔……这样一条利益链,怎能少了“状元”?

    “高考状元”——我指的不是那些鲜活而具体的孩子,而是这个符号,已然成了我们这个社会染上的一种瘾。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,这种瘾并非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,因为,我们这个时代的“高考状元”已经不再是才识的象征,而往往只是分数的英雄。

    但从江苏、上海和广东等几个省市教育部门今年的遭遇来看,这个社会是多么沉溺于这种瘾而无法自拔。

    只要分数仍然是这个时代的图腾,仍然是绝大多数求学者的唯一通行证,那么“状元崇拜”毫无疑问还会继续下去。

    但无论如何,在今年这个状元季节里,人们看到了少数省市的姿态和努力,尝试一种“假如没有高考状元”的可能。我相信他们也未必以为这样的措施真能奏效,但至少不吝于显示决心,正像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院长杨开乔在新闻发布会最后强调的:

    “明年再也不会给(状元名单)了!”

    

打印】 【关闭
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:

 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,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。

  1. 凡本网注明"来源: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,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
  2.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3.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青在线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  4.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文责作者自负。
  5.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。
   联系方式: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:010--64098058